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数字化评价体系介绍(5)
2014年05月21日

普洱茶数字化评价体系介绍(5)

  观察陈茶市场,具备相当陈期、良好仓储的陈茶,出“气”者,也就是本文定义的普洱茶,发出夺目的光芒,同时,无法出“气”者,只能归类为陈茶,这类茶的前途还需要等待,但是有陈茶唯一的一个救命稻草:陈香,陈香也是茶韵的一种,也具备吸引人的因素,所以,没有达到普洱茶要求的那种茶韵状态也无需紧张,只是相对于付出,品茗价值低了很多。

  第五:转化方向与快慢:在仓储环境配合下,最快到达普洱茶状态的,从实践角度来说,是好茶无疑,这个转化速度快慢,就是由转化基础决定的,到达普洱茶的状态,还有个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滋”的完美度,如果还有令人不满的茶滋,口感无法使人接受,始终离好茶有距离,当平衡几个因素后,本文得出什么是好茶的结论。

  好茶的排列:对于普洱茶来说:1:站在55品级高度,具备陈香+药香,“滋”完美度高(润、柔、化)者,目前为顶级好茶;2:“气”、“津”强度高者,配合陈香+药香,为好茶,唯一差距在“滋”的完美度上,“气”的重要性为第一位;3:只具备陈香者,“气”、“津”强度高者为好茶,唯一差距在“滋”的完美度上,同样“气”的重要性在第一位;4:只具备陈香者,出“气”是普洱茶的唯一判定标准,有“气”者为好茶,这是普洱茶诞生的时刻;5:“滋”完美度为润、柔、化,如遗留苦、涩者,评价就低些,柔是相对于苦、涩的刺激程度来说的。

  对于陈香显着的陈茶来说:1:“津”强度高者,“滋”完美度高(润、柔、化)者,为陈茶中的好茶;2:“津”强度相差无几,“滋”完美度稍差者排后;3:无“津”者最差。

  对普洱新生茶和普洱生茶来说,什么是好茶的排列:唯一一个标准,就是陈化基础,陈化的基础不在苦、涩上,也不在“滋”上,也不在新生茶阶段就有“气”者,而在“津”上,“津”和茶质正相关,作为需要时间判断的陈化方向要特别注意,在本文构建的普洱架构上,前三位“气”、“津”、“滋”涵盖了新生茶的特点,也看出新生茶成茶的基础与价值取向。

  普洱新生茶的转化方向问题,一直忌讳,第一重要的问题是:在经过相当的陈化期后,能出“气”吗?这等于是问能转化成普洱茶吗?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在经过相当的陈化期后,“滋”的完美度好吗?目前实践中,品到的茶品,有的经过四十年陈化期,汤感中的苦感依旧存在,这不能不说是“滋”上缺陷。这个转化方向的问题,牵扯到茶区,牵扯到茶群,本文还是回避为好,回避不等于不知道这个问题的存在。

  对转化快慢和转化方向问题,是无法从理论上推导的,只有从实践中去看出问题,用历史遗留的茶品来检验,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

  新生茶,本文关注“津”,认为茶质是陈化基础,陈茶,本文关注“气”,认为是普洱茶的开始,从历史遗留茶品上、从成茶方式上,关注茶区、茶群能否转化为普洱茶,从“滋”的完美度上,关注茶区、茶群的转化方向。适茶性的研究,就是这个方向展开的,第一要点是未来能否转化为普洱茶,第二要点是转化后“滋”的完美度如何。

  在本文普洱茶架构上,第一、第二位的“气”、“津”的重要性,已经看到了,“滋”、“质”这一对,对于原料的风格相关联的适茶性研究,是从历史遗留茶品的研判开始的。这要从流行多年的好茶要拼配说起,现在的实践证明,如果转化的基础在茶质的话,那么新生茶的口腔刺激感就不是研判好茶的标准,拼配茶关注的是新生茶“滋”的感受,基本没注意到转化基础问题,历史遗留下来的拼配茶,发现的问题就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判断20-30年份的陈化茶,应该具备普洱茶的特征了,可惜这个年代的茶品,基本是拼配茶统治的年代,具备清晰的有“气”的陈茶,寥若星晨,普洱茶断代说的出发点就在这里了。

  当“津”与茶质正相关发现后,实践中发现,“津”是无法通过拼配来加强强度的,也就是说,茶质是原料的天然属性,不能从后天人工的拼配来提高。

  好茶要拼配,在本文观点下的好茶,是不成立的。当好茶要拼配的核心基础动摇之后,山头茶开始出现,这是寻求茶质的原始动力。

  茶质作为转化的基础被关注,是对普洱认识的提高和总结,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又困扰着我们,就是:转化方向问题,转化方向问题最大的困扰是体现在陈茶的“滋”完美度上,有些陈茶虽然经过了相当长的自然陈化期,但是在“滋”上的表现不可接受。

  转化快慢问题和茶质对应后,新生茶的成茶条件就好办些,但是转化方向问题,就需要历史遗留茶品来做借鉴,通过借鉴,我们可以规避某些茶区的原料,在追寻优质普洱茶上,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是对漫长的陈化期的一个保障。

  “滋”、“质”这一对,在这个时候,就要发挥重大的作用了,在茶质满足成茶条件后,就是靠这一对的研判,选择成茶的原料来源,规避某些茶区的原料。研判的核心是山头风格的鉴定,这个困难些,需要山头的标杆茶来反复训练和对比。山头茶的兴起,其实原始动力就是来自于转化方向的,茶质附加于山头茶,是对山头茶树生长环境的关注,关注茶质的前提下,关注山头茶,就是兼顾了成茶条件和未来的转化方向。

  限于市场一直没有对普洱茶有统一认识,所以目前的市场是以陈化年份为卖点的市场,在仓储条件差不多的前提下,以年份为主,但普洱茶和陈茶的差别在茶韵上是巨大的。

  适茶性,一个重要的新生茶课题,茶质、转化快慢、转化方向就是概括这问题的关键。

  冲泡规范:展现茶韵的结构

  茶韵的重要性,在本文已经揭示,茶韵也有自己的结构,把茶韵展示出来,是靠冲泡规范来完成的。这对于初次接触一个陈化茶来说的,洗茶的时间很短,洗茶后的歇茶则时间长些,洗茶冲泡时间短这是避免通过洗茶把不良信息处理掉,洗茶后的歇茶时间,是要充分的润茶,为后面的冲泡做准备。

  第一组头三泡的时间也很短,这一组三泡,基本是为体验、观察仓储、制程而设计的,不仔细的话,不良信息很可能被忽略掉了。后面各组,原则上要保证茶滋的均匀释出,通过这个程序,观察茶品的状态、状况及实际表现,为以后的冲泡掌握经验,也为以后的冲泡规范的调整做个依据.陈化茶状态千变万化,各有不同之处,需要通过第一个规范来掌握,并在以后的冲泡中修正冲泡规范,每种陈茶都有自己适应的最佳的冲泡规范,掌握茶品特点后,洗茶次数、各组冲泡时间、歇茶时间、组内泡数,投茶量,都可以做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