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三醉斋茶叶论坛www.sanzui.com
2014年05月21日

三醉斋茶叶论坛www.sanzui.com

从新世纪初“三醉斋”始于一个文人色彩论坛的开始,到2005、2006走到一个号称“把茶的问题都讨论完了”的巅峰,再到2007年之后,涌进越来越多怀抱不同目的的各色人等,开始慢慢“变味”,最后沿着2009、2010、2011一路下行,直至微博、微信把它几乎吞没……

三醉斋,见证了中国茶界最风起云涌的十数年,也承载了无数茶人的无数个茶余饭后、不眠之夜。

几乎所有今天茶界“有名有姓”的资深茶人都在三醉斋上开过账号、写过东西、或者默默潜过水。

虽然茶界类似的论坛、BBS也很多,但从未有一个曾像三醉斋那样聚集过那么多天南海北的高手、论茶过招,也没有任何一个曾拥有过三醉斋那样的反作用力,深刻地影响过茶界。

在做这个稿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原本并不想把所有的视觉点都集中到“三醉斋”上,因为在那个年代的天涯抑或是其他BBS上,都有着讨论茶的板块。但最后在面对了每一个采访对象之后才发现,即便过了这么多年,最后在大家记忆中的,却只有在这里的每个日夜。

三醉斋

关于三醉斋的记忆碎片:

1、成名

2004年,初入三醉斋的@叶丛嘉,以第一个帖子《凤凰单丛,你问我答》迎战以“好斗”闻名的台湾茶人@风的影子。@风的影子 放出狂言“10个帖子让你翻船!”然而300个帖子后,@叶丛嘉 还在。从此@叶丛嘉 一战成名。多年以后,谈及此事,你依然能感觉到电话线那端老叶高速分泌的肾上腺素。

2、茶币

2006年开始,@九日山 陆续拿出了99绿大树、01简体云、01一棵树、水蓝印……一系列茶品在三醉斋上拍卖,而拍卖不是为钱,是为了茶币!平均一饼茶从几千到上万茶币不等。某场最火爆的拍卖下来,烧爆了后台的机子,而数十万茶币也让@九日山 成了三醉“首富”。这些茶币现在还在那,取不出,也换不成人民币,唯一的用处是让@九日山 每次想起,都哈哈一笑。

3、军舰

2007年,某云南普洱茶企在台湾《普洱壶艺》杂志中的一个硬广画面中,使用了日本海军二战期间的“大和号”军舰作为背景,一时激起民愤,网络上骂声、抵制之声四起。事件发酵之时,三醉斋点击、讨论率飙至新高。然而不久之后,事件平息,涉事品牌也全身而退。这件事让 @熊在天涯记忆犹新,“从那时候起,我更加确认一件事,网络其实是无效的,它只是人们情绪的一个发泄出口而已。”


4、老铁

同为2007年,@粤雪飞 在三醉斋发帖提倡老观音能喝,温和点的人挖苦道:“如果老祖宗知道老铁能喝,我们就不会那么穷了!”,性格火爆的直接指名道姓骂他是“茶人中的败类”。人身攻击太多,@粤雪飞 一度不再玩三醉。2016年,陈香型铁观音国标出炉,@粤雪飞 淡淡地说,时间验证一切。

5、故居

2012年,@叶丛嘉 和三醉斋的创始人苏箫以及其他几个资深版主,约在广州一个茶坊讨论三醉斋的变革方向。他记得那天在各种鸡毛蒜皮的争论中,他忍不住说了重话,最后他撂下一句话,“如果明年春茶之前没有实践!网站就废了!”今天,他在电话那端沉默良久,说:“现在三醉真的成了故居了……”

源起| 普洱热与三醉斋 谁推动了谁?

迄今为止,三醉斋上讨论最多、最热闹的,依然是普洱。

@叶丛嘉 依然记得2004刚刚加入三醉斋的时候,注册用户还不到2000位。而两三年后的2006~2007,这里几乎囊括了海内外茶行业70%的专家、学者、藏家、玩家、商家。

而那时,正是普洱茶疯狂的时候。人人都慕名而来这个已经小有名气的网站,希望能学点什么。

“2004年勐海大益改制算一波小高潮,那次改制之后引发很多讨论,云南和普洱的人就进去的很多。而2006年,是普洱第一波最疯狂的时候,那时候出来的内容也是最好的,大家都在表现自己懂的东西出来,说出来的东西都非常珍贵。”@叶丛嘉 描绘当年普洱茶在三醉上面火起来的缘由。

@熊在天涯 认为三醉斋是无意间、被动走到这一步的,“它在早期只是一个文人论坛、文学论坛,主要讲琴棋书画,后来慢慢地,茶变成了主导。”

这当然也与当时浓厚的普洱氛围密不可分。

而@叶丛嘉 认为,从2006年到2010年这短短4年的时间,三醉斋也反过来把这个行业推得快速了10年,“特别普洱这波,如果没有三醉,普洱没有这么高这么快的潮波。”

可以说,那个茶行业刚起步的时代,正需要一个互联网的平台来为茶业发声。是历史给了三醉斋机会,也让三醉促进了这个历史。

“没有三醉,可能也会有五醉、六醉,只是它出现得恰如其分。”@铁杆庄稼 说。

而另外几位接受茶语网采访的三醉网友则表示,他们也正是在那个时代,跟着三醉开始喝普洱,“一进去就出来不了了,估计普洱会喝一辈子了。”

这虽然仅仅只是个案,但当这些个案变多之后,就成了现象。就像种子一样,普洱茶的很多知识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开始有意识地传播。

而三醉斋,也在那时无意间成了茶界第一网络平台。

状态| 很多内容养分,都是“骂”出来的

只要不是长期的“潜水员”,上过论坛的人在发表观点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与人有过观点、或者言语上“磕磕碰碰”。

“如果当初大家都谦让一点,也就没有当初那么吵,那么反过来如果没有当初那么吵,那些论坛也没有这么好玩了。”@九日山 看得通透。

“争论”这件事,曾一度是三醉斋一步一步从人气萧条,到人丁兴旺的助推器。

“因为在2000年初的时候,懂茶的人真的不多,人人都是求知若渴的状态。人们就一个观点进行争论,当争论过程中大家各执一词,甚至多方争论观点介入时,作为一个看客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其实很多人当时都是抱着这个心态进入三醉斋的。”@无味 回忆说。

而且不同于今天电脑、手机移动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早年的电脑网络,因为较高的上网成本和技术壁垒,让相对更多的精英阶层聚集于网络。也正因为如此,2000年初的网络,有一个相对干净、理性、言之有物的网络环境。

(早在2005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关于岩茶的专业审评了)

“你去找三醉上的‘精华版’,里面现在还保留了很多写得非常漂亮、非常精彩的老帖子。有讲市场的,有讲专业的,很多都非常有见地。”@无味 说。

“而很多10年前争论的话题,在现在看来都像笑话一样。”@熊在天涯 说,“你们一定听过普洱茶的干仓纯干仓,在2006年左右,大家的共识都是把茶叶放在广东这种又湿又润的地方就是一个犯罪,所有人都会觉得我的茶必须只能放在北京,因为比较干燥,茶会有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