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三醉斋茶叶论坛www.sanzui.com(3)
2014年05月21日

三醉斋茶叶论坛www.sanzui.com(3)

从《凤凰单丛,你问我答》到《网络视评单丛》(注:即从看干茶、汤色、叶底的图片,就要说出这个茶产地、品种、好坏,非常考验功底),几个专业层面的互动帖子,让人见证了@叶丛嘉 的专业实力,也奠定了他在凤凰单丛版的地位。凤凰单丛也通过这样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所以我也敢说,凤凰单丛能有今天的知名度,有我一份功劳。这话我有底气这么说的。”@叶丛嘉 说。

而在进入三醉斋开始玩茶之前,@九日山 就已经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久经商场的他,经常能对茶市看得通透,也乐于在网上与人分享。组织的几场拍卖会,更让他在三醉上声名大噪。

为人仗义,出手阔绰,是江湖茶人对他的印象。每每站方有落地活动,需要赞助,@九日山 都出钱出茶,毫不吝啬。远方来了茶友拜访,无不事无巨细,照顾妥当。这种相交是“纯中国式”的,大家仰慕他的江湖义气,都喊他一声“九哥”。

而谈及三醉斋,@九日山 充满了感恩,“三醉斋带来了我对茶叶的认知,帮我交了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各地很多的朋友,这些人有很多后来找我买茶,给我带来的财富是没办法估量的。”

而相对于此,他其实更乐于听到脾气古怪、难以相交的茶人高手说:“广州那么大,只喜欢到你这里喝茶。”更喜欢听到别人吵架时说:“你的茶叶卖这个价!你看看九哥的普贤茶业,才卖多少钱!”

“就是别人对你的认可!你说这个财富才真的好可怕!”

而虽然之前每次发帖子就会受到攻击,但是现在每天微信上加@粤雪飞 好友的人都有二三十位。“我的名气是吵架吵出来的。”@粤雪飞 笑言。

“很多人知道我,但没见过我的人,后来有时去北京上海,互相一聊,哇,你是@粤雪飞 啊!可见虽然被很多人骂,但也让我得到很多人认可。”

而除了造就很多“论坛大号”,三醉斋也造就了今天活跃在市场的一大波茶商。

“你看2004年才多少人在卖茶,现在又有多少人在卖茶。”而曾有很多版主和网友,原来都是有各自工作的,但因为后来越来越懂茶,又看得到这里面的利润,就转行做茶生意了。

“从推动整个产业的层面来说,三醉真的功不可没。”@十全老人 说。

茶会| 26个城市同时开泡

三醉斋最顶峰的时候曾经达到过怎样的一个影响力?有一场茶会大概可以让我们管窥一豹。

那是2005年的时候,由“茶马古道”版的两个版主发起的,一场波及到26个城市的全国(普洱)新茶的联品活动。“那一天的下午,两点钟,全国申请参与的26个城市,同时开席泡新茶。”@无味 说。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时参与新茶联品的厂家有9个,他们都免费提供了2005年度4~5款主力产品,就是差不多45款茶。而我后来听当时的老版主说,当时这9个厂家都是以‘件’为单位,每款产品1~2件,发送给三醉,再由三醉以‘片’为单位分发到26个城市。你知道作为一个非商业论坛能同时获得9个厂家的支持,可想而知这个论坛能量有多大!”

那次茶会@无味参加的是北京站,“当时来了一百多号人,设了9个包间,泡不同厂家的茶,但是你想想一家4~5款,一下午不停喝也最多喝到一两个厂家,所以后来我们还做了延展茶会,每个厂家都单独深入品。”

“那次活动的反响是特别好的。到现在已经11年了,依然是我参加过的茶会规模数一数二的。”

而这样的商业逻辑和资源能量,如果放到今天,在某些风投、基金看来,真的是不得了。但遗憾的是,各种原因,这样的盛况空前,后来也变成了绝后。

像这样的商业机遇,三醉曾有过很多次,但几乎都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有人觉得惋惜,但也有人认为:“其实三醉不需要。”

当然,除了这场茶会,三醉斋每年的落地茶会活动还有很多。让@笔剑谁做主 记忆深刻的,还有前两年,为纪念@颠马 去世一周年,组织的“巅峰之斗”茶品全国传递,是另外一场有着三醉烙印的活动。

而@笔剑谁做主2010年开始组织的钱塘茶会,最早也是从三醉上发起的,至今仍有2/3参加茶会的茶友,最初相识于三醉斋。“虽然老的一拨人已经跟三醉斋渐行渐远,但还是很感激三醉斋当时提供了这么一个相识的源头。”

情谊|虚拟世界的感情,也很真实

网络时代的情感有很多种,有的是高手过招,旗鼓相当下的惺惺相惜;有的是一句话找到知音人的相逢恨晚;也有网上撕得昏天黑地,见了面却能哈哈一笑泯恩仇的不打不相识;当然也有就是不能妥协,恨不得“死生不复往来”的冤家。

(早期的茶知识普及,很多来自茶友的无私分享与讲解)

早年从台湾茶叶论坛开始,@铁杆庄稼 一路泡遍国内大小茶叶论坛,而三醉让他觉得不一样的地方,还是人。

“其实论坛也是个社会,也有生态链,只是更虚,因为人你见不到。但是三醉斋不太一样的是,因为一些落地活动的组织,很多茶友现实中都是见过的。”@铁杆庄稼 说。

而对于把这些网友“串联”起来的尝试,作为三醉斋最重要的几名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飞花 有很多鲜活的记忆。“比方说,我们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玩起茶叶的漂流了。”

“就是大家先在三醉上报名,从第一个人开始,一泡茶或者一本书,再带上一个笔记本,写几句想说的话,再寄给下一个人。下一个收到后,喝完这泡茶,再换上一泡当地的茶或者一本书,再寄给下下一个地方的人……”

而每个人泡茶的过程、品饮的感受……都会被记录下来,发布在网络上。大家从这个过程中,不但了解了不同的茶,也认识了不同的人。

就这样,因为更多类似活动的展开,各地的网友也不再是一个虚拟的网络名,而有了更加鲜活的形象,有人说我要出发去哪个城市,马上会有人举手说,“到了来找我!”

“而当时玩得好的几位茶友,都培养出很好的默契感,你的帖子他的回帖,不需要说得很明白,就有很多心灵深处的东西的交流。”@笔剑谁做主 说。

“哪怕没见过面,当你收到一个手机短信,对方说,我刚刚跟你的城市擦肩而过。看到的时候你都会觉得很温暖。因为一个人记住一座城,这都是由论坛延伸出来的情感。”

情义| 论坛时代过去,“茶人之家”仍在

关于三醉斋的热闹不再,无数的人找出过无数的理由。

“手机端没有及时跟上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冲击。”“论坛管理者的过度保守与失策。”“水军搞乱了氛围。”“后来的垃圾信息和商业信息太多。”“有机遇,但没把握住。”“很多事伤了老人儿的心。”……

又或者可以一言蔽之——论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