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超级玩家感悟与总结:时下流行“纯料/拼配”阶段(2)
2014年05月21日

普洱茶超级玩家感悟与总结:时下流行“纯料/拼配”阶段(2)

  在老鬼的文章里,允许吹牛,但谢绝抬杠。老鬼当然承认不同的茶青以及不同制作方法会导致有些茶品转化快而有些慢,比如易武茶转化相对快些。老鬼说的完全是基于一个理论上的假设,即在“最适合”的储存环境下,相同的茶青制作出的茶品,肯定是那个需要更长转化时间的茶品的品质更好。不要说什么等一百年无意义之类,这不是我们这里应该讨论的问题。云紫轩普洱茶。

  事实上这也正是同庆号之所以是同庆号、车顺号之所以成为车顺号之关键所在,老茶号之所以成为经典,更重要的在于其自身的风格特色,让你一品就知道这是谁家做的茶。老茶人做茶,根据采摘的茶青的品质特点,决定其杀青的程度,揉捻时的力度以及茶饼的紧压程度,争取在成茶中把这款茶青的特色风格发挥到一个极致,这是一个做茶人的最高追求。老茶人靠丰富的经验和严谨的作风,制作出了“号级茶”、“印级茶”等传世经典,这是靠原料本身达不到的。这也正是那些老勐海茶厂的老技术员工目前身价百倍的原因,虽然不追求纯料,但对原料的把关能力与对原料的判断能力导致他们知道这些茶青最终能形成什么样的茶品,尽管在大厂中已经不可能采用手工工艺进行严格控制,但凭借多年经验他们仍能判断出某些原料在后期可以杀青重些而有些则轻些。。。。。。然而,这些经验即将变得无用了,因为现在大家都是收来毛茶压茶饼的,能控制的也就是茶饼的紧压程度这一环节了。

  似乎有些走题了,应该说纯料跟拼配的。。。。。。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纯料吧。理论上说,纯料应当是在同一时间在同一棵树上采摘的同一品级的茶青。按照这个标准,一棵树的茶青恐怕做不成几饼茶,除了铁观音、大红袍母树之类的茶青有此待遇,别的不太可能。那么,既然六大茶山并没有指定哪棵树是母树,则可以认为只要在同一个山头上,所有茶树的茶青都可以视作纯料,那么问题又来了,雨前采摘的跟一水采摘的混杂一起还算不算纯料?一级茶青与三级茶青混杂算不算纯料?二水与谷花混杂算不算纯料?有人说了,纯料与否只按地区划分标准,只要在同一个山头上都应该算纯料。那么,就易武而言,曼秀、麻黑、落水洞肯定可以算同一个山头,刮风寨比较远算不算?高山乃至易比肯定不在同一个山头上,算不算易武茶?曼撒距离也就几公里,算不算同一地区,如果曼撒算,那么蛮专距离也不远了,然后是倚邦、革登。。。。。。又有人说了,纯料的标准应当是根据茶的内质的一致性而言,同一地区具备相同特质的茶才算纯料。。。。。。

  如果道光皇帝在位时,普洱茶也有纯料之说的话,那么就应该是那个“味尤胜”的蛮专、倚邦,两大茶山就够了,物以稀为贵,要那么多做什么。

  我在易武何氏天能号呆了两天,跟何天能老前辈探讨过关于纯料与拼配的问题,何老先生家以前也是老茶号,天能号是他自己开创的,他认为现在很多人都不会做茶,实际上无论纯料还是别的什么,制作工艺决定一切,揉捻时要靠鼻子闻到的气息控制揉捻的程度以及摊晾的时间,至于纯料,易武地区范围很大,在这个范围内也有完全不同于易武传统茶树的树种,为了证实这一点,何家三儿子何信平拿出一款茶,无论从外形乃至香气口感都像极了景迈小叶种,但这却是从落水洞的一棵野生古树上采摘的茶青。可能是方言的原因,我始终没了解到何老对目前纯料与拼配的看法,但何信平给我的回答是,如果拿纯料就一定能做出好茶,那做茶也太容易了。

  易武给我的感觉是家家做茶,据说有名有号的就不下40家,无名无号的不计其数。我在易武三岔口等车去象明期间,跟开摩托车拉客人的司机聊天,得知我是来看茶山的,都说自己家里有老茶,让我去看看。而我在易武最大的收获是易武不适合存茶,在车顺号、抱朴轩以及天能号都得以印证,一方面在各家品茶时,普遍的06年的茶已经出现金花,另一方面各家对此也并不避讳,直言易武不好存茶,因此大家做好的茶都会尽快出手,最多留一些好的成品小心存放。因此,对于让我看老茶的摩托车司机,我都笑笑谢绝。最终我结识了一个摩托车司机小伙子,在让他带我游览落水洞、麻黑寨的时候,他带我去了落水洞他打工的一个茶厂,其实是个小作坊。在那里,作坊主人拿出06年谷花茶,老鬼品尝后确认是易武大树料无疑,询价为100/片。作坊主人继续拿出一款据说是04年的麻黑纯料,老鬼开汤后见汤色红黄,品尝感觉淡而无味,遂问此茶是否晒过,主人直言确实晒过,而且表示茶饼做好后需要太阳晒干,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我又拿出刚刚喝过的06年谷花看,果然饼底有些部分已经向褐红色转化。我说茶饼做好后应该阴干,主人说只有下雨天才作阴干,晴天都是晒干的,而且一天就能晒干。

  最终我买了主人专门为我开片品尝的06年谷花茶,主人把开过片的茶包起来给我,又拿了一片没打开的,说卖给我的应该是没打开的,打开的算送给我。我谢了主人,并建议她以后不要用太阳晒茶,她说以前不懂,大家都这样做,最近已经有些人不用太阳晒了。

  罗嗦了半天就想说一件事,如果做茶的过程出了问题,纯料又如何!

  同易武当地做茶人聊天,他们给我讲述得情况是:易武人做茶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因为普洱茶热起来了。以前大家都是卖原料,采摘茶青做成毛茶卖给大厂,后来普洱茶热销,大家开始把好的茶青留下自己做茶卖成品,因此易武人做茶不过是近年的事情,尽管易武有诸多百年老号,但基本没有后人延续做茶的,在普洱热之前没人做茶。普洱茶热起来之后,易武地区有资源优势,因此大家开始做茶,本地优质茶青根本不会卖出易武,那些老号也把以前的手艺捡起来,但是否真的捡起来了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在此没有任何贬低易武茶人的意思,事实上我认为在易武有很多制茶的人已经掌握了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制作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质茶品。我想说的是,普洱茶工艺如同其他茶叶制作工艺一样,有其独到之处,绝非把原料压成饼那么简单。而现在不少人跑几个茶山,拍一些照片,然后找个作坊就做茶在网上卖“纯料”的行为,如果不是自身知识欠缺,就是另有目的了。

  我们返回头来继续说关于纯料与拼配,目前在网上见过太多的“麻黑纯料”“老班章纯料”的东西,且不说这纯料的真伪,单说这“纯料”的概念是什么,相信多数人都含糊。用麻黑的大树料拼麻黑的台地料,都是麻黑的,还算不算纯料?事实上,无论普洱茶还是绿茶、乌龙茶,所有的茶树都是古树茶为好。正所谓茶性如人性,年轻人缺乏阅历,火气大,容易给人以浅薄的感觉,茶树也是如此,新茶树的茶青苦涩、单薄,而百年茶树带来的是平和中隐含着真味。绿茶、青茶这些鲜茶类如此,更何况需要时间历练的陈年老茶呢?因此,如果所谓的纯料指的是“大树料/古茶树料”,那么纯料/拼配之争可以休矣,在这个前提下,所谓的拼配不过是茶商降低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