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文化 > 中国古地理、古气候与茶树起源
2014年05月21日

中国古地理、古气候与茶树起源

根据掌握的茶树生态习性和植物界的系统演变规律,茶树起源必须具备三个古生态基础条件、个诱因机制。

首先,茶树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必须在裸子植物繁荣的基础上分化出来。因此,茶树起源地必须有繁荣的裸子植物,作当地的前植物。被子植物的早期代表一般认为是木兰,因此,茶树起源地还要有木兰植物分布。

第二,裸子植物及在裸子植物中分化形成山茶科被子植物,必须在稳定的古陆地块,没有陆海交替演变,才能实现这一分化起源过程。

第三,茶树喜温、喜湿、嗜酸的生态习性证明,茶树起源时,那里必定是湿热的气候。干热、干冷、暖湿的气候既不能形成酸性土,也不能造就喜温喜湿性环境,就不可能起源茶树这样的植物。盛易祥普洱茶。

第四,生长在海边湿热气候中的裸子植物,在干旱的侵扰下,或干旱的界面上,干旱对裸露的胚珠会产生伤害,对保护后代有困难。为延续生命,就要对种子进行保护适应,产生皮壳,胚珠产生心皮包成子房,以适应干旱。因此,裸子植物遇到干旱或处干旱的气候界面,可能是诱发被子植物诞生的机制。

从侏罗纪末到早第三纪始新世一亿年的时间,正是裸子植物繁荣、被子植物分化,山茶植物起源、多样性形成,原始茶种诞生的时期。古太提斯海东岸的石鼓—普洱、临沧一带,长期处于靠山面海的山坝交接带,具有茶树起源的两个基本条件裸子植物繁荣与稳定的陆地。

早侏罗纪,热湿气候控制了中国南部1/2的国土,为裸子植物的繁荣提供了极好的气候条件;晚侏罗纪,中国绝大部为半干旱亚热带、热带气候控制;早白垩纪,中国气候潮湿热带、亚热带与半潮湿干旱亚热带的分界线是印度河—察隅—施甸,以南以西为热带、亚热带,以北以东为半潮湿、半干旱亚热带、热带;晚白垩纪,潮湿的热带不变,以北以东向干旱发展;从早第三纪到晚第三纪是茶树自然传播、扩大领地的重要阶段,气候为茶树提供了种类多样化和扩大领地的良好条件。使原始茶种借助三江、红河、红水河等谷地向原始中心以南,以东的热区传播开来,并积累新的变异。

根据上述古地理与古气候演变的分析,以及裸子植物繁荣探讨,猜想山茶植物最初产生的具体地点可能是石鼓—普洱、临沧这个澜沧江为主的滇西盆地山坝交接的边缘。因为这里具有被子植物山茶植物产生的裸子植物的基础,有稳定的陆地和湿热气候,三个基础条件无一缺乏。同时,又处在湿润与干旱的界面上,具有被子植物诱发机制。
 10017909_204942651000_2.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