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2017年,细数云南茶山上的那些流行事儿
2014年05月21日

2017年,细数云南茶山上的那些流行事儿

在云南普洱茶春茶还未大规模采摘之前,勐海县城的街头已经随处可见外地牌照的豪车,宝马、奔驰、保时捷,稍好一点的酒店一房难求。来自中国各地的茶商,开着各种豪车,“闯”进人烟罕至的深山老林,只为了寻一些极品树叶——古树茶。

一夜之间,仿佛“劳动群众”都从四面八方涌入了云南。各个古茶树村落上山的路上都停满了车,挤满了人,特别是在老班章、易武、冰岛等村口更是人头涌动。2017年3月底老班章采摘仪式上,老班章村的路几乎被全国各地赶来的车和游人们挤满了。一时间,朋友圈满屏都是老班章的牌坊,和那颗疑似(所谓的公示通知没有协会盖章,有待商榷)被西双版纳茶叶协会否定的老班章“茶王树”。

不少衣着亮丽的游客戴着墨镜,拿着自拍杆站在“茶王树”下一阵狂拍。一时间,各大名寨村口全被游客占据,无数单反相机几乎对着所有肉眼可见的东西猛拍。很多从业资历较深的茶人都有些迷糊,往年安静平和的茶山,怎么好像变成自然“人头”风景区了?

茶商、普洱茶爱好者、游客等成群结队地搭载各种交通工具:飞机、火车、私家车、大巴……从五湖四海涌入云南省境内,聚集在各大名山名寨上,好似动物世界里波澜壮阔的物种大迁移。这么多的人流进入云南,除了想见识一下云南的风土人情外,更主要还是想见识一下实至名归的软黄金——普洱茶,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古树茶。

镇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古茶树在2001年和台湾天福茗茶签订领养古树茶合同后,采取拉铁丝网,建台基的措施,并采摘茶叶售卖,据说对茶树生长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后来引起政府重视,古茶树才得以保全;

一般行内对古树茶的定义为树龄超过百年的茶树原料所生产的茶品。因百年前清末民初的云南社会动荡,战乱、火灾等不稳定因素,茶区茶叶生产大受影响。这段时期茶树的种植基本停滞,使得普洱茶树的树龄恰在百年前后有一个数十年的分隔期,分隔期前后种植的茶树所产茶品品质,因为足够长的时间间隔产生了辨识度较高的品质差异。古树茶以百年为期即由此而来。

曾几何时的古树茶因为条索粗大,滋味浓酽,并不符合当时国营茶厂的原料规范,一直被归于末流原料,不被当时茶界认可。自上世纪末一些优秀古树茶品的出现,使得市场对于普洱茶的审美开始转变。在2003年,云南古树茶的原料价格才第一次追平“台地茶”,2010年后古树茶才真正开始受市场大规模追捧。

不成想短短几年时间,古树茶就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云南“观摩”,无数茶叶“爱好者”受它的价格“激励”而投身于普洱茶产业中。

正常情况来讲,去茶山的人越来越多,对于茶叶和茶文化的推广都是件好事。但结合普洱茶近年萧条的市场状况,跟这车水马龙的“盛世”景象对比,难免让人觉得有些许诧异。他们真的是出于对茶的喜爱而上云南茶山的吗?

以往常见的上山人士,一般是从业时间较长的原料收购者,他们品鉴经验丰富,每到了收茶季就上山收原料,他们是为了寻求最好的原料。这其中有很多土豪,对茶有较高的追求,不喜欢喝市面上的品牌茶,就喜欢自己做出独一无二的私房茶。

但是最近几年涌入茶山的新人则不同。他们中有很多对茶叶感兴趣的年轻人,想到源头了解古树茶,找寻性价比高的茶品;更有很多的纯游客,他们上茶山就是一次旅行,游览古茶山,观摩古茶树,走进初制所,体验下制茶的过程,接触少数民族的风俗;还有一部分茶叶“爱好者”,为了投机,来看看有没有浑水摸鱼,从中获利的机会。盛易祥普洱茶。

笔者当然希望对普洱茶有兴趣的人多去茶山了解。去熟悉茶山,去了解原料,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古树茶。但是去茶山学知识,并非蜻蜓点水般去一次两次这么简单,需要沉淀。

一些人甚至对于古茶树的概念都很模糊,会出现以茶树的大小来鉴别茶树年龄的问题。甚至在茶山里看到树冠高树干粗的其它大树,就觉得那是古茶树。

如果学习心态不正、附庸风雅、不懂装懂,这些人去到茶山上更容易被骗,分分钟内裤都得赔光。正如那句经典名句所言:“不是站在葡萄树下你就能懂葡萄酒”。

茶农难道是好惹的吗?经历过这么多年“麻包袋装钱”的类金融化市场洗礼,茶农早已不是当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朴实庄稼人了。

而且很多上山的人根本没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井喷似地踏上茶山,对茶区造成了很大破坏。云南茶区本来就偏僻,很多地方的基础配套设施都不齐全,根本承载不了这么大的客流量。很多茶山并没有这样的大规模的接待能力,强行接待,自然就会对茶山的一些原生态环境造成一些影响。

游客乱扔垃圾、胡乱采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茶山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是不可逆的,以后花再多金钱也很难弥补。

今年3月18日,易武持续小时以上冰雹雨;3月27日,勐海县突如其来的冰雹;老班章村暴雨突袭,并夹杂冰雹;4月9日,临沧发布蓝色大风预警;4月13日,易武又再次遭遇大暴雨。气温从12日的30余度,直接骤降成20多度,超过10度的温差变化……正值春茶发芽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里,整个普洱茶产区均遭遇了极端天气。恶虐的自然灾害一时间在普洱茶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翘首以盼的茶商及茶客“遇冷”。

据闻,有人结合西双版纳勐海历年下冰雹的情况和一系列复杂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版纳下冰雹已成一种现象,直接原因跟人类过度开采自然、森林锐减有关,植被覆盖率越少的地方冰雹灾害越严重。

人在做,天在看,如果以后还想喝上好的普洱茶,就需要大家自发自觉地保护茶山生态。不仅茶山的生态受影响,连当地茶叶行情也因此出现了很大问题,今年的茶价大幅度上涨。不过茶价上升并不是因为今年普洱茶行情有什么大回暖,这种热闹态势更多是去茶山的茶客带来的,茶区到处涨价,目的是掏出更多上山茶客的钱。而且云南产茶地众多,各种人群上山,在不同的渠道上买茶,在茶农手里、店里、甚至从导游那里收茶,加之不怎么懂行,一阵乱收,市场就容易产生混乱。

不少投机者从成品茶炒作转移至毛茶炒作。最直接的莫过于先低价收茶,然后通过舆论造势联合一些毛茶供应商一起哄抬毛料价格。市场是逐利的,投机者抬高了一个地方的茶价,当地的、周边的茶价就会飙升。

待到春茶上市的时候,囤积居奇,以为可居的茶农才会被投机者慢慢地割肉,毕竟不是很多毛茶都有继续囤积的价值。最后茶叶生产商就要为这些高价毛料买单,而茶叶生产商为了压缩成本,只能在原料分量上面控制,比如在高端产品上减少古树茶原料的比重。导致品牌的产品价格上升了,品质却反而下降。最终在这场投机游戏中,茶农和茶商都是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