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的产地 > 细说云南七子饼普洱茶产区(3)
2014年05月21日

细说云南七子饼普洱茶产区(3)

8、巴达

释名:仙人脚印

茶山地理:勐海县西部,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古树产地:曼迈、章朗、曼帕勒等。

茶山历史:巴达茶的出名主要是因为1962年发现的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云南成为世界茶发源地做出了贡献,勐海茶厂在巴达地区也有规模庞大的台地茶基地。其实除了野生茶和台地茶,巴达的栽培古树茶资源也很优秀,是当地的布朗族先民种植的,章朗古寨已有超过1400年历史。

古树现状:巴达章朗、曼迈等地的古树茶园自然环境保存较好,茶园与森林共生,古茶树自然生长,大多没有矮化,有少量小叶种。古茶园共有两千亩以上。

茶质特色:山韵饱满,香气纯正,苦涩明显,汤中有甜,回甘快而明显

——————

普洱市茶区

普洱市是因普洱茶而更名的城市(原名思茅)。事实上,作为云南第一大市的普洱,无论从历史,还是现有的普洱古树资源来看,都和普洱茶有着不解之缘。普洱市境内古树茶面积达83187公顷,约合124万亩。其中野生茶树居群78633公顷,是普洱茶产区中最大的;古茶山12123公顷(2006年普查数据)

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远祖),到镇沅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王,再到邦葳的过渡型茶树王,还有树高最高(27米)的孟连勐马镇腊福野茶

普洱市是云南最大的市,占地面积45385平方公里,辖九县一区

1、须立贡茶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联珠镇,海拔1400-1460米,常年平均气温16。9-18℃。年降水量1323-1435mm。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茶山历史:须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著名驿站。

主要产地:菜园、班中、碧胜、勇溪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643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菜园村的大叶绿茶、碧胜村的须立贡茶等。相比较而言菜园村茶园的管理比须立贡茶所在的碧胜村要好一些,长势更强。碧胜村的须立贡茶园内保存了一定树龄比较老的古树,是清代贡茶的原产地

2、龙坝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通关龙坝乡,海拔1300-17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0-17。9℃。年降水量1350mm。土壤为红壤和黄红壤

主要产地:竜宾、勐里、大乜多、竜场、打洞、石头、曼婆

古树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287公顷,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3、通关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永平镇,海拔1520-1820米,常年平均气温14。9-16。8℃,年降水量1391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永平、新武、景坝、毕库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87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永平村大叶绿茶和新武村大叶绿茶,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4、坝溜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坝溜乡。海拔1630-1885米,常年平均气温11。9-16。4℃,年降水量2197mm。土壤为红壤。

主要产地:老朱、联珠、老彭、骂尼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47公顷,呈零星和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老朱寨玛玉茶和联珠村羊八寨玛玉茶。茶树分布密度较小,管理中等,长势强

5、迷帝贡茶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新抚乡。海拔1300-1940米,常年平均气温14。2-18。3℃,年降水量1293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界碑、新塘、班包、那宪

茶山历史:明神宗时期已开始种茶,清代进一步发展,成为茶马古道驿站之一。原称米地茶,因为成为清代贡茶受皇帝喜爱,故称“迷帝”茶。界碑赵氏家族曾保留有皇家所赐“岁俸京师”牌匾,文革时遗失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195公顷,代表品种为界碑村迷帝贡茶,最大的老茶园有300多亩

茶质特色:迷帝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快,茶香清扬,有少许兰香,山韵明显

6、景星豪门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与墨江县西部景星乡,北回归线附近。海拔1530-1990米,常年平均气温14。2-16。9℃,年降水量1360mm。土壤为红壤、黄棕壤、紫色土

主要产地:新华、景星、正龙

茶山历史:景星有数百年种茶历史,解放前有景星茶厂,是墨江茶厂的前身

古树现状:现有古茶山283公顷,呈块状和零星分布。代表品种有新华村大团叶绿芽茶和景星村中叶茶。景星茶园经过历年的开发种植,茶园中古树和小树混栽,老树大都经过矮化处理,芽头明显增多

茶质特色:苦涩明显,略有甜味,香气较弱,生津回甘明显,山野韵不显

7、困鹿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宁洱县宁洱镇,海拔1090-1640米,常年平均气温16。5-19。0℃,年降水量1700mm。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主要产地:宽宏、西萨、谦岗

茶山历史:困鹿山原作困卢山,是清代贡茶产地之,宽宏村的哈尼人种茶历史超过400年

古树现状:茶园多在村寨边,粮茶间作。代表品种有宽宏村困鹿山大叶茶,西萨村大叶茶,还有当地俗称的细叶茶属于白毛茶一种。宽宏村古茶园有古茶树372棵,树龄400年以上,大叶种和小叶种共生,这种成片的未经矮化的古茶园比较难得,是明清普洱本地产茶的重要证明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明显,汤质饱满、甜滑,苦涩较弱,回甘较快

8、国庆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于江城县国庆乡,海拔1100-1350米,常年平均气温19。2℃,年降水量2360mm。气候湿热多雨。土壤为赤红壤

主要产地:络捷、么等、田房、嘎勒、博别、和平

茶山历史:江城历史上是易武茶北山的必经之路,受六大茶山贸易影响,江城很早开始种茶,在络捷、田房等地种茶历史都超过200年以上。络捷即是彝族语“茶叶”的意思。

古树现状:茶园都在村寨边上,目前古茶山面积有387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络捷普家村老树茶,田房村田房大树茶。国庆古茶呈不同树龄混布,部分没有修剪的老树较为高大。不同产地茶园维护情况不一。受易武茶价格上涨的影响,与易武茶口感相似的国庆茶价格也有所上扬。

茶质特色:苦涩较弱,汤中带甜,回甘较好,汤质饱满程度较易武老树略逊,略显不够醇厚

9、老仓福德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东县北部的安定乡和文龙乡,无量山东坡,海拔1600-2100米,常年平均气温11。6-14。6℃,降水量1280-1390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夹有未风化砂砾

主要产地:迤仓、中仓、外仓、河底、民福(以上为安定乡),邦崴(注:和澜沧的邦崴不是一地)、邦迈、义昌(以上为文龙乡)